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结合点,是促进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为加快推动全省特色小镇和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黔府办发〔2019〕20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特色小镇和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结合点,是促进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为加快推动全省特色小镇和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产业立镇、城乡融合,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的原则,把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作为我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单元和重要路径,加快实施全省特色小镇和小城镇“3个1工程”,即推动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提档升级,培育创建100个省级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加快推动全省1000多个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到2022年底,建设一批产业发展更加协调、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功能配套更加完善、文化特色更加彰显、体制机制更加灵活的高品质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充分发挥其助推农村产业革命、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全省新增城镇人口120万,带动全省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二、重点工作(一)着力实施分类推进。
推动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提档升级。推动示范小城镇在改革创新、产业发展、综合整治、镇村联动等方面提档升级,在优化机构设置、简政放权、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等方面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探索示范小城镇“三变”改革,推动小城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镇民变股东,激发小城镇发展活力。在示范小城镇开展以环境卫生、城镇秩序、乡容镇貌为重点的“百镇试点”工作。培育创建100个省级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城镇是拥有几十平方公里以上土地和一定人口经济规模、特色产业鲜明的行政建制镇。各地可结合产业布局,循序渐进培育一批“市郊镇”“市中镇”“园中镇”“镇中镇”等不同类型、具有特色产业的特色小镇,也可依托小城镇良好的交通区位和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特色风物,创建一批休闲旅游、商贸物流、健康养生等特色小城镇。要处理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把“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小而专”作为工作原则和发展定位,避免过度追求数量目标和投资规模,严控房地产倾向,严防政府债务风险。2019年底,启动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培育创建。加快推动全省1000多个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推动20个极贫乡镇规划建设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相结合,加快极贫乡镇脱贫攻坚步伐。完善县域小城镇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为重点的“8+X”项目,推广“1+N”镇村联动发展模式,开展整县推进小城镇考核工作。大力实施“百镇试点、千镇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总结推广100个示范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经验和做法。
(二)着力强化规划引领。
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引领,抓好特色小镇和小城镇规划优化提升,力争到2022年底,按照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省级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规划全覆盖。特色小城镇要全面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特色小镇要按需编制详细规划,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开发建设强度等作出实施性安排,为实施规划许可和进行各项建设提供法定依据。组织编制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专项规划,并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民生保障、特色产业为重点,编制“8+X”项目布局图和建设项目时序表,做到项目建设“先落图、后落地”。专项规划要遵循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要纳入详细规划。
(三)着力发展特色产业。
本文地址:http://www.hgylj.com/ys/2762.html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
下一篇: 广玉兰的养护要点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