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地处韩江、榕江、练江三江出海口,拥有湿地总面积近5万公顷。汕头海岸湿地是我国首个湿地国际示范区,生长于湿地的红树林已成为汕头市一大生态景观,更成为汕头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一张名片。
打造“海上森林城市”
“向大海要森林”,这听起来天方夜谭的说法,却在广东省汕头市创森的实践中,别出心裁地以科学方式交出了试卷。
汕头地处韩江、榕江、练江三江出海口,拥有湿地总面积近5万公顷。汕头海岸湿地是我国首个湿地国际示范区,生长于湿地的红树林已成为汕头市一大生态景观,更成为汕头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一张名片。
早在20多年前,汕头市组织调研时发现,汕头历史上曾有大片的红树林分布,但经多次人为破坏,仅有零星保存下来。同时了解到,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一种特殊森林植被类型,具有防风、固岸、护堤、促淤造陆、净化水质等功能,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提升城市景观效果和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十分重要作用,被誉为“海岸保护神”。汕头市经过充分讨论和酝酿,于1998年1月提出在全市恢复和发展红树林的设想。此后几年,相继引种秋茄、海桑、无瓣海桑、拉关木、红海榄、桐花等多个品种,均获成功。
有了成功种植的经验,2003年汕头市大胆地提出“向大海要森林”的总体构想。近年来,伴随着创森的纵深发展,红树林保护和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按照规划全市重点发展西南区、中心区和北部区。西南区包括潮阳区和潮南区,主要分布于榕江出海口一带;中心区包括濠江区、龙湖区、金平区,尚有较大面积的红树林宜林滩涂;北部区则主要分布于澄海区的盐鸿、东里、莲上、莲下、溪南等乡镇。
汕头市林业主管部门近年来组织开展的内海湾湿地保护性开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加大了牛田洋湿地红树林种植力度,攻克了在广东省内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的关键技术。牛田洋红树林种植项目从去年8月开始建设,项目建设范围从牛田洋1号闸口东至7号闸口潮汕环线揭阳交界处,总长约11公里;项目规划56块种植块,种植桐花、秋茄、无瓣海桑、老鼠簕等红树林树苗约17.8万株,面积约23.5万平方米。去年10月份完成种植后,进入两年管护期。目前,该项目西边的红树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形成一片海上的“绿色森林”,吸引各种鹭鸟前来驻足、安家。项目东边靠近礐石大桥的红树林带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成活率更是达到国家和省级标准。而在牛田洋红树林项目种植的深水区,红树林经常遭受大风和海浪的袭击,种植块水土流失严重,影响红树林树苗的生长,经过及时补种及水土保护,汕头市滨海城市新的生态景观带已经形成,成为汕头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亮色。
为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汕头市多方筹集资金对红树林加强保护。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各区域已种植的红树林保护区均设立界碑和红树林保护标示牌。其中,濠江区苏埃湾天然红树林湿地已架设铁丝网约2500米,筑建瞭望台15平方米,修筑道路2000米。加强巡查保护工作,针对红树林、湿地比较分散的实际,全市实行分区管理,明确各自保护范围和责任;各区林业部门配备了护林员,加强对红树林、湿地的巡查力度,坚决制止毁林、捕鸟和捕鱼破坏红树林行为,有效地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
不久前,中南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和汕头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对全市红树林保护和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汕头市红树林总面积已超过235公顷,标志着汕头“海上森林城市”的崛起。
湿地公园
保护古树名木 留住“绿色记忆”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在汕头市的一些乡村,不少百年以上的老古榕仍焕发着生机。今年初,汕头市有三处乡村入围广东省启动的“绿美古树乡村”建设项目。一棵棵老古榕不仅见证着乡村的变化,也承载着人们的乡愁,更是珍贵的自然、文化资产。在汕头市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当下,汕头市自然资源局表示,对绿美古树村的保护建设,是助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必须强化管理和保护措施。
澄海区程洋岗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年初被列入2019年广东省 “绿美古树乡村” 建设项目。走进程洋岗,村中古祠、古庙、古井、古巷遍布,古老的大榕树更是枝繁叶茂,营造安详宁谧的环境。据了解,在程洋岗,100年以上的榕树共有23株,300年以上的榕树有3株。这些古榕树郁郁葱葱,离不开政府的保护措施和当地村民的精心呵护。
本文地址:http://www.hgylj.com/ys/2221.html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
上一篇: 园林绿化中常用的8种耐阴地被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