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盈凯文创系上海市苏州河沿岸整体开发中苏河湾门户项目。北临静安大悦城,南临四行天地里历史建筑改建商业项目,遥望人民广场、外滩、陆家嘴等重要商圈,商业氛围十分浓厚。紧邻运营中的地铁12号线和8号线出入口,且相邻的西藏北路与曲阜路皆为交通要道,车流、人流量大。作为上海核心区的轨道交通上盖项目(TOD),设计意图以开放独特的建筑形象打造滨河文化艺术新地标和市民休闲娱乐场所.
项目名称:盈凯文创广场
委托业主:上海凯通文安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建筑方案:凯达环球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设计总承包:上海江欢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JAE),负责建筑工程深化,结构、机电扩初设计,全专业施工图设计
景观设计:五贝国际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上海
竣工时间:2019年
总建筑面积:27500㎡
建筑高度:80m
容积率:3.5
JAE设计团队:
设计总监:江春
项目总负责:程之春
设计团队:刘哲夫、冯斌、陈润泽、杜刚、曾菁、贺天海、彭建、陈东、王伟、叶剑、王臻、张冲
项目背景苏州湾,在上海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这里近乎藏着一部上海工商业发展史,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上海的城市发展进程中,苏州湾逐渐成为展现上海城市面貌的重要滨水空间和城市客厅。
苏州湾沿岸
本项目系上海市苏州河沿岸整体开发中苏河湾门户项目。北临静安大悦城,南临四行天地里历史建筑改建商业项目,遥望人民广场、外滩、陆家嘴等重要商圈,商业氛围十分浓厚。紧邻运营中的地铁12号线和8号线出入口,且相邻的西藏北路与曲阜路皆为交通要道,车流、人流量大。作为上海核心区的轨道交通上盖项目(TOD),设计意图以开放独特的建筑形象打造滨河文化艺术新地标和市民休闲娱乐场所。
区位图
TOD与城市空间接轨,在“极热”与“极限”用地中面临什么?
机遇与挑战项目依托苏州河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为了擦亮苏州河畔这块“金字招牌”,在前期策划中开发商将对土地价值的充分挖掘放于首位。“本项目有极为优越的地理条件,连接两条地铁线,便利的交通能为项目每天带来大量的人流。我们希望项目建成后,能够成为上海新的艺术地标,吸引到这座城市最具知名度的文化创意机构入驻,激发区域整体的活力。同时也希望这是一座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建筑,一座品精质优的建筑。”该项目的开发商说道。
鸟瞰图
苏州河犹如一条分界线,“南强北弱”的历史格局长期限制着闸北地区的发展。该项目定位于引进高端文化品牌,填补多年来闸北一直缺乏相应大项目的历史空白,为闸北转型发展带来新机遇。在这个项目中,体现出建筑与规划的紧密配合。该项目的建筑师谈到,“过去的城市规划是比较粗犷的,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城市规划会与产业、业态结合地更加紧密。从规划到建筑都会根据新的城市业态有所变化。”
一方面,设计面对的是城市中心轨交上盖项目两个典型问题,即建筑如何与城市良好的呼应,以及如何在满足严苛的限制条件下最大化轨道交通对地块的价值。地铁为商业带来了人流,如何将人流转化为客流成为该项目成功运作的关键。
另一方面,该项目立足于商业文化的定位,在设计之初就为即将引进的商业文化功能提供了可调整的空间与可能性。
设计策略01打造立体的公共空间
塔楼的建筑形态脱胎于积木堆叠的趣味,采用四段大体块堆叠错动退台形成景观平台空中花园。在不同高度和朝向上分别呼应了周边城市重要节点和景观。北侧面向大悦城,与其中庭遥相呼应;南侧眺望苏河之畔,尽享都市旖旎风光。由于本项目总面积中约80%为文化娱乐性质,20%为商业性质,设计预留了3个层高5.8米至6米的“大盒子”为文化功能提供足够的物理尺度,错动形成的景观露台为文化活动提供了内外交融的使用空间。
区别于传统高层建筑直线向上冷漠的形象,文化、商业、办公等功能如同“摞”在一起,错动形成的室外空间既是展览展示、艺术欣赏的场所,又相当于立体的城市客厅,解决了狭小用地室外空间不足的难点。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盒子”内正在举办展览,露台上一位艺术家正在接受采访,而他的背后是苏州河,再远眺是浦东的天际线。夕阳西下,整个苏州河被笼罩在金黄色的光晕下,河两岸的老房子诉说着百年的沧桑变幻。
02打造开放的城市空间
建筑与地铁出入口一体化设计
本文地址:http://www.hgylj.com/sj/8790.html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
上一篇: 别墅庭院景观如何设计 庭院设计搭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