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园林众多的苏州,怡园无论是从建造年代还是占地面积而言,都算不得最突出的。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园林,因其独特的魅力,在如今苏州城里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本地的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年人,没事便会到怡园的茶室品茗、聊天,享受怡然之乐。建在苏州古城市中区人民路边上的怡园,如今占地公顷(9亩),是座小巧玲珑的清代园林。
在古典园林众多的苏州,怡园无论是从建造年代还是占地面积而言,都算不得最突出的。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园林,因其独特的魅力,在如今苏州城里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本地的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年人,没事便会到怡园的茶室品茗、聊天,享受怡然之乐。
建在苏州古城市中区人民路边上的怡园,如今占地公顷(9亩),是座小巧玲珑的清代园林。
怡园的原址是明代成化年间尚书吴宽的旧宅。吴宽为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状元,授翰林修撰,曾侍奉孝宗读书,也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浙江宁绍台(宁波、绍兴、台州)道顾文彬买下这浸淫着书香之地,由其子顾承主持营造。这座博取了众多园林之长打造的怡园,历时九年、耗银二十万两建成,一时成了当时名流云集之所。
园主顾文彬在给其子顾承的信中说“园名,我已取定‘怡园’,在我则可自怡,在汝则为怡亲”,怡园之名沿用至今。
怡园长廊仿沧浪亭复廊、水池仿网师园彩霞池、画舫仿拙政园香洲、假山仿环秀山庄洞壑。有众多园林集大成者之意,漫步怡园,倍感亲切。
就像拙政园卅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馆是座鸳鸯厅,怡园同样也有一座香山帮著名工匠姚承祖所建的鸳鸯厅。
面北是可以赏荷的“藕香榭”,厅名来源于唐杜甫诗“棘树寒云色,茵陈春藕香”,“藕香榭”三个大字由原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所书。建园时池塘中的荷花,是顾文彬特意从宁波官署调来上百株精品荷花和台莲种植其中,为园子增色不少。
面南是可以赏梅的“梅花厅事”,厅名来源于宋诗“惆怅后庭风味薄,自锄明月种梅花”。厅里匾下是曲园主人俞樾撰写的怡园记,曲园、怡园相距不远,同为文化名人,又是近邻,惺惺相惜之情更甚。
怡园小沧浪东边有一石屏,遮挡着后面的几幅花窗。石屏上的“屏风三叠”四个字,也是俞樾所题。
俞樾所题的还有画舫斋的匾额:“碧涧之曲,古松之阴”。如今,画舫前怡园记中描述的“左侧苍松数十株”已不见踪影,但一株枫树由青转红,给画舫增添了一份灵动和韵味。
本文地址:http://www.hgylj.com/sj/299.html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
上一篇: 初秋草坪养护的五个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