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英雄河。地处黔北边陲的赤水,位于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内,2014年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100户26417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4.8%。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重任在肩。近年来,贵州遵义赤水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脱贫道路,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描绘百姓富、生态美的“赤水画卷”。
截至2016年底,赤水市6个贫困乡镇全部“减贫摘帽”,32个贫困村出列,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210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82%,实现了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显著夯实、群众收入显著增加、干部作风显著转变的效果。
休闲旅游撬动“绿色产业”
走进夏初的赤水,风景如画的各大景区、高山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点,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旅游产业发展势头持续“井喷”。
“游路”即是“钱路”。农民不论是卖山货、开农家乐还是从事其他的旅游服务,只要围着游客转总能挣到“脱贫的钱”。
地处赤水旅游环线的复兴镇张家湾,农民党员袁友堂依托区位优势带头开办了休闲农庄,还聘请当地村民4人当厨师和服务员,为来往游客提供吃饭住宿等服务。仅今年清明小长假三天就有3万多元收入。
近年来,赤水市始终坚持“旅游兴市”,按照“全景赤水·全域旅游”理念,夯实基础、优化配套、丰富业态、狠抓营销,旅游产业实现大飞跃。
赤水大瀑布、燕子岩、竹海、佛光岩、四洞沟等5个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成西南地区一流的游客接待中心和省内领先的“智慧旅游”系统;天鹅堡、天岛湖等山地休闲旅游度假区以及生命谷、白马溪、望云峰、黔北四季花香等乡村旅游点持续火爆……赤水旅游正在从山水风光游向休闲度假体验游转变。
“以‘丹青赤水’为旅游形象主题品牌,赤水已成功承办首届遵义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协办第十一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并高规格举办了全球城市旅游小姐(中国)总决赛、赤水·国际山地音乐节、穿越中国侏罗纪自行车爬坡赛等系列活动,通过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营销,与法国蒙特罗市、圣梅达尔市缔结友好城市,开启了赤水旅游国际化、多元化合作的新模式。”赤水市委书记况顺航说。
近三年来,赤水累计投入旅游扶贫资金31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8000万元,建成示范乡村旅游点15个、农业观光园12个,6个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截至2016年底,全市旅游从业人员达到7万人,带动贫困户4000余户9000余人,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实现了让群众吃上旅游饭、走上旅游路、发上旅游财。
2016年,赤水市游客接待总量达到1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20亿元,与2011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31.5%、36.1%。
特色农业鼓起“绿色钱袋”
赤水优良的生态环境,抚育了众多特有优良物种。这里既有131万亩全国规模最大的竹林,也有竹乡乌骨鸡、金钗石斛、赤水晒醋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先后荣获“中国绿色生态金钗石斛之乡”“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称号。
把这些优良的资源变成优质的资产,成了当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点。
4月10日,贵州竹乡鸡养殖有限公司,新鲜出笼的1万枚绿壳鸡蛋贴上了防伪商标,扫一扫商标上的二维码,就可进入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追溯查询系统,辨别产品真伪、了解产品特性。
经过7年时间,贵州竹乡鸡养殖公司从几百只乌骨鸡散养,发展成为拥有7000平方米标准化养鸡场,年产种鸡仔350万只、出栏商品鸡10万羽、销售绿壳鸡蛋360万枚的赤水乌骨鸡生产销售龙头企业。
“公司无偿给300余户贫困户提供鸡苗近10万羽,带动户均增收4000余元。”公司总经理司宗贵说。
2016年,赤水市出栏乌骨鸡710万羽,销售绿壳蛋730万枚,产值4.5亿元,惠及5000余户养殖户,其中500余户贫困户通过养殖乌骨鸡实现脱贫。
凯旋村丹霞石四处可见,名贵中药材
本文地址:http://www.hgylj.com/dt/7400.html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