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绿水青山 展现生态文明之美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十九大报告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个深刻阐述和论断,无不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在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增绿护绿爱绿,巴渝大地处处披绿装
山城,重庆最响亮的一张名片,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山多且山高坡陡;重庆则给了它另外一种注解:披上绿装的山城,处处都是青山美景。
“这上百亩的林子,计划今年秋季全部完成补植。”在长江北岸的丰都县名山街道赤溪河河畔,有一片区域林木稀疏,不少石块裸露在外。10月21日,正在造林的工人吴德忠说,现在大面积的荒山造林基本结束了,剩下的造林地都是这些条件很差的地方。
为了保证林木存活率,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插钢钎”。即在这些条件差的地方,利用直径3公分的钢钎在乱石堆中打窝,再栽种适应力强的赤桐,让树木能接触到石缝中的泥土,实现造林困难地的绿化。
实际上,不管是荒山大面积造林,还是在稀松荒坡荒地上的补植,抑或农户房前屋后的绿化,重庆造林增绿的步伐从未停止。同时,随着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自觉参与林木认养保护和义务植树的群众也越来越多,巴渝大地处处都披上了绿装。截至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45.4%,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更是提高到了50.2%。
综合整治水环境,城市乡村绿水环绕
水对重庆来说,有特别的意义,不只在于两江环抱主城,更在于力保三峡库区洁净水质的重要职责,促使重庆不断加快整体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九龙坡区彩云湖,这个位于城市中心的湿地之所以名声在外,一方面因为曾经的污水横流、恶臭难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污染治理后,碧波荡漾的美景吸引了周边无数市民。
“我们投入了1.7亿元,实施了4大类11项工程。”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一管理人员说,在彩云湖的治理过程中,通过建设污水管网、雨水处理设施、清淤、安装漂浮式水体净化装置等措施,彻底解决了湖水污染问题。同时,通过新建生态基质、新建浅水生态系统等“整妆”措施,建起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使彩云湖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对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上,重庆不分城乡。位于三峡库区的万州,实现了镇乡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完成了21个镇乡二三级管网配套,启动了长江干流及11条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全面改善了区域水环境质量。
据统计,2017年1
本文地址:http://www.hgylj.com/dt/5762.html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
下一篇:生态文明建设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