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_共创市园林绿化建设绿色文明家园

城市园林绿化_共创市园林绿化建设绿色文明家园

城市园林绿化汇集市园林、自然园林和一些有关绿色文明建设信息资讯,园林绿化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健康和活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园林绿化事业的地位和社会需求将不断提高。

菜单导航

广东:下一站,森林城市群

作者: 城市园林绿化 发布时间: 2019年10月15日 19:04:14

  9月17日,拟批准的2018年国家森林城市公示期结束,广东省深圳市、中山市通过公示。至此,珠三角9市全部达到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标准,向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群迈出新的一步。

  “区域内每个城市都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并不是国家森林城市群。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加强城市间的统筹协调和绿化提升,构建整体联结、互融互通、共建共享的区域生态支持系统。”广东省林业厅厅长陈俊光说。

  理念进阶,从城市到城市群

  2004年,我国启动森林城市建设。2008年11月,广州市成功创建广东省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2013年8月,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战略决策,要求珠三角地区各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提出建设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的战略构想。这是全国首次提出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群的概念。

  “森林城市群属于生态城市的高端形态,不仅仅是区域内单个森林城市的简单集合体,更体现区域生态高度融合、生态安全一体化建设的内在要求。”陈俊光说。

  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强调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搞好城市内绿化,使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搞好城市周边绿化,充分利用不适宜耕作的土地开展绿化造林。搞好城市群绿化,扩大城市之间的生态空间。同年8月,国家林业局将珠三角地区确定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建设示范区”,要求广东在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上率先突破,把珠三角地区打造成为林城一体、林水相依、生态优美、绿色宜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森林城市群建设样板。

  2016年9月12日,广东省政府召开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工作会议,正式启动珠三角地区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建设工作。

  森林城市群怎么建?国内并无成型经验。

  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省林业厅组织专业团队,对森林城市群的概念、内涵和建设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经过国内森林城市建设领域专家的多次研讨,完成了《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2016年11月14日,国家林业局在广州召开《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专家评审会。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守正为代表的多位顶级森林生态、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方面的评审专家表示,《规划》为全国森林城市群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示范和借鉴。

  2017年4月,经省政府同意,省林业厅印发《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2016-2025年)》。规划到2018年,珠三角9市全部达到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标准;到2020年,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基本建成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

  生态融合,缓解区域城市病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珠三角城市群是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以广东70%的人口创造着85%的GDP,并辐射带动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发展,是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与之相对,城市群内部分城市无序化发展大量挤压森林体系和生态水网,城市内部、城市间生态破碎化问题严重,城乡绿化美化水平不均,生态服务功能亟待提高。

  “珠三角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城市群,并逐步出现了城市化问题。要解决城市群的生态问题,就需要建设森林城市群,通过整体考量达到整体最优效果。”广东省林业厅副巡视员林俊钦说,单一个体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的在于解决城市内部生态问题,而森林城市群建设则致力于解决城市间生态破碎化问题。

  立足补齐生态短板,珠三角森林城市群以满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需求为目的,以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和绿色生态水网建设为重点,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构建“两屏、三网、九核、多点”的区域生态保护体系。“两屏”,指北部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屏障和南部沿海绿色生态防护屏障。“三网”,指珠江水系林网、城市缓冲隔离网、主要交通道路林网,有效串联各城市之间的山地、农田、湿地等绿色开敞空间,形成网络状生态廊道。“九核”,指由9个城市组成的城市森林组团。“多点”,指散布在区域内的重要生态节点,主要包括森林小镇、森林康养基地、区域性科普教育场馆等。

  依托珠三角山脉、水系等生态空间,森林城市群建设通过森林进城、围城,山水林城同步治理,推进森林生态系统和绿色生态水网建设。目前,珠三角地区完成森林碳汇工程总面积120.7万亩,营造生态景观林带2798.7公里,建成森林公园482个,区域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50.42%提高到51.80%,森林生态体系初步建成。建成湿地公园113个,建设与村级排污设施相配套的乡村小型湿地1000个,水网湿地保护率超过50%,绿色生态水网初步建成。

  各地联动,对标规划再提升

本文地址:http://www.hgylj.com/dt/3027.html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