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期刊《当代生物学》日前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关于大熊猫食性演化及栖息地退缩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系统分析比较了历史上和现生大熊猫的食性及其生活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除了以竹子为食以外,还食用大量的其他种类植物,其专食食性直至全新世中期都还未形成。大熊猫在历史上的栖息地比现今的生活环境复杂得多,其既能适应相对较干旱寒冷的气候,也能在温暖湿润多水的环境中生存。该研究作者推测大熊猫食性的转变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从肉食(或杂食)到植食的转变以及从植食到专食的转变。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在距今200万年左右大熊猫就已经特化为专食竹子了,该文章的发现对此观点提出了质疑,并指出,大熊猫历史上也不只是生活在竹林里,而是栖息于各类环境之中。
该研究由魏辅文团队、西华师范大学、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云南保山博物馆、广西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完成。论文的第一作者是韩菡博士,魏辅文院士为通讯作者。(作者:孙鹏)
本文地址:http://www.hgylj.com/dt/2032.html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
上一篇:当木材遇到磁性纳米材料
下一篇:鄱阳湖南矶湿地设季节性候鸟保护点